中央空调 “不制冷只吹风”(风机正常运转,但吹出的风无凉意)是常见故障,核心原因是 “制冷循环系统未正常工作”(无法完成 “吸热 - 散热” 循环)或 “控制系统误操作”。那么,
中央空调维修小编需要从制冷系统、电气控制、辅助部件三个方向逐步排查,具体原因及特征如下:

一、制冷循环系统故障(主要原因)
制冷系统是中央空调制冷的核心(通过压缩机、冷凝器、蒸发器、制冷剂完成热量交换),任何环节中断都会导致 “无制冷效果”,特征是 “外机压缩机可能不启动,或启动后无温差”。
1. 制冷剂不足或泄漏(常见)
核心原理:制冷剂(如 R32、R410A)是热量载体,不足则无法在蒸发器吸热(吹自然风)。
判断依据:
外机连接管(细管为高压管,粗管为低压管):正常制冷时粗管应结露(冰凉,有冷凝水),制冷剂不足时粗管温度接近室温(无凉意),甚至发烫。
压缩机运行声音:制冷剂严重不足时,压缩机发出 “空转声”(较尖锐,无正常运行的沉闷声)。
压力表检测:停机时测系统压力(R410A 正常静态压力约 1.6MPa),若<0.8MPa,可确认制冷剂不足。
常见原因:
连接管接口泄漏(安装时喇叭口未压紧,或长期震动导致松动,泄漏处有油污痕迹 —— 制冷剂混有冷冻油,泄漏会带出油渍)。
蒸发器 / 冷凝器泄漏(老旧机组可能因腐蚀、碰撞出现针孔,尤其安装在户外的外机冷凝器)。
2. 压缩机未启动或运行异常
核心原理:压缩机是制冷循环的 “动力源”(压缩制冷剂),不启动则无制冷循环。
判断依据:
外机风扇运转但压缩机不启动(摸压缩机外壳,无震动、无温度升高)。
压缩机启动后立即停机(伴随 “咔哒” 声,可能是过载保护)。
常见原因:
供电问题:压缩机供电线路接触不良(如接线端子松动)、交流接触器故障(触点烧蚀,无法导通电流)—— 用万用表测压缩机接线柱电压,正常应为 220V(单相)或 380V(三相),无电压则查供电线路。
过载保护:压缩机过热(散热不良,如外机被遮挡、冷凝器积灰)、过电流(压缩机内部绕组轻微短路)—— 摸压缩机外壳,若烫手(超过 80℃),可能是过载保护(需等冷却后试机,若能启动但很快停机,确认为过载)。
压缩机损坏:绕组短路(用万用表测绕组电阻,正常应三相平衡,短路则电阻为 0)、卡缸(内部机械卡死,通电后只嗡嗡响不运转)—— 需更换压缩机。
3. 冷凝器 / 蒸发器散热 / 吸热不良
冷凝器(外机,负责散热):
积灰 / 堵塞:外机冷凝器翅片被灰尘、柳絮覆盖(尤其春季),散热面积减少→ 制冷剂无法充分冷凝(高压过高,压缩机过载保护停机)—— 观察翅片,若有明显灰尘,用高压水枪(调至雾状)冲洗(注意避开电路部件)。
风扇故障:外机风扇不转或转速慢(电机损坏、电容老化)→ 散热不足 —— 用手感受外机出风口,无明显热风排出(正常应吹出高温风),需更换风扇电机或电容。
蒸发器(内机,负责吸热):
结霜 / 结冰:内机滤网长期未清洗(灰尘堵塞滤网)→ 风量减小→ 蒸发器冷量无法带出→ 表面结霜(甚至结冰)→ 吸热能力丧失 —— 打开内机面板,若蒸发器有冰层,需清洗滤网并强制化霜(关机后开送风模式 30 分钟)。
蒸发器脏堵:长期未清洗,翅片间积满油污(如厨房附近内机)→ 热交换效率下降→ 制冷失效 —— 需用专用蒸发器清洗剂清洗。
4. 节流部件故障(控制制冷剂流量)
电子膨胀阀 / 毛细管:
电子膨胀阀卡滞(打不开或开度不足)→ 制冷剂无法进入蒸发器(蒸发器无凉意)—— 听膨胀阀是否有 “滴答” 节流声,无声音可能卡滞,需断电复位或更换。
毛细管堵塞(脏堵或冰堵):系统杂质(如焊渣)堵塞毛细管→ 制冷剂循环中断 —— 摸毛细管进出口,温差极大(进口凉,出口常温),需清理系统并更换干燥过滤器(吸附杂质)。
二、电气控制系统故障(压缩机不启动的常见原因)
控制系统(如温控器、主板、传感器)负责指令传递,若故障会导致 “压缩机、外机风扇不启动”(内机仅送风),特征是 “外机完全不工作,内机吹风但无制冷相关动作”。
1. 温控器或模式设置错误(易被忽视)
误操作导致:
模式设为 “送风” 或 “制热”(而非 “制冷”)→ 内机仅吹风,外机不启动 —— 检查遥控器或线控器,确认显示 “制冷” 图标(雪花图案)。
设定温度过高(如室温 28℃,设定 30℃)→ 温控器判断无需制冷(压缩机不启动)—— 调低设定温度(如 24℃),观察外机是否启动。
2. 传感器故障(误判环境温度)
室温传感器:检测室内温度的核心部件,若损坏(如阻值漂移)→ 误判室温已达设定温度(实际未达)→ 不启动制冷 —— 用万用表测传感器阻值(正常 25℃时约 5kΩ),偏离标准值则需更换。
管温传感器:安装在蒸发器上,若损坏→ 误判蒸发器温度过低(防冻结保护)→ 强制停机 —— 症状为 “制冷几分钟后停机,仅送风”,更换传感器可解决。
3. 主板或继电器故障(供电中断)
内机主板:控制外机启动信号的输出,若主板损坏(如电容鼓包、芯片烧毁)→ 无法发送启动指令→ 外机不工作 —— 打开内机主板盒,观察是否有烧焦痕迹,测量主板输出端是否有电压(正常应输出 220V 给外机)。
外机继电器 / 接触器:负责给压缩机、风扇供电,若触点烧蚀(无法导通)→ 外机部件不工作 —— 听外机是否有 “咔哒” 吸合声(无声音则继电器未动作),测量接触器两端是否通电(线圈通电但主触点不通→ 接触器损坏)。
三、辅助部件故障(间接影响制冷)
辅助部件(如风机、阀门)故障虽不直接中断制冷循环,但会导致 “冷量无法送达室内”,特征是 “外机可能正常工作(有制冷循环),但内机吹风无凉意”。
1. 内机风机或风阀故障(冷量无法送出)
风机不转或转速低:内机风机负责将蒸发器的冷量吹到室内,若电机损坏、电容老化→ 风量极小→ 体感无凉意(实际蒸发器是凉的)—— 打开内机面板,触摸蒸发器(应冰凉),但出风口风量小→ 检查风机(更换电机或电容)。
风阀未打开(多联机 / 风管机):风管机的出风口风阀(电动风阀)若卡滞→ 冷风吹不出(内机有冷量但无法送达)—— 听风阀是否有电机动作声,手动拨动风阀叶片(是否灵活),必要时更换风阀电机。
2. 管道阀门未打开(多联机或分体机)
截止阀未全开(新装或维修后):分体机外机连接管有高压阀、低压阀(手动阀门),若未完全打开(维修后忘开)→ 制冷剂无法循环→ 不制冷 —— 检查外机阀门,确认已顺时针拧到底(全开状态)。
电子阀未打开(多联机):多联机每个内机对应一个电子膨胀阀,若阀门故障(打不开)→ 该内机无制冷(其他内机可能正常)—— 排查对应内机的电子阀,更换或复位。
四、其他原因(少见但需注意)
1. 电源或供电故障(外机缺电)
外机电源未接通(如空开跳闸、漏保断开)→ 外机不工作 —— 检查外机配电箱,确认空开合闸、漏保正常(按下试验按钮,能跳闸则正常),测量外机供电端子是否有电压(三相 380V 或单相 220V)。
电压过低(如低于 198V)→ 压缩机无法启动(保护装置动作)—— 用万用表测电压,电压不稳需加装稳压器。
2. 系统脏堵或冷冻油不足
冷冻油不足:压缩机润滑依赖冷冻油,若长期泄漏(随制冷剂一起漏出)→ 压缩机磨损→ 无法正常压缩制冷剂 —— 观察外机连接管,若泄漏处有油渍(冷冻油残留),需补油并修复泄漏。
系统脏堵:长期未维护,管道内杂质过多→ 堵塞制冷剂循环路径 —— 需系统冲洗(用氮气吹扫)并更换干燥过滤器。